检泵作业是 指调整地下工作参数或改变工作制度和解除泵、管、杆工具附件故障的施工过程。通常有预检泵、躺井检泵、下泵投产、动态检测、机械堵水后下泵等作业。
近年来由于工艺的改进及质量意识 的提高无效井在逐步降低,但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使无效井时有发生,不但影响质量也影响信誉,对劳务收入和利润目标有所削减,对作业队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产生危机,甚至会带来一些效应,所以不得不高度重视。
一、影响检泵过程中作业质量的因素分析
1、井筒因素对检泵质量的三种 影响
(1)井筒结垢的影响。某油田老区块结垢严重,采油地区井下结垢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输油管软内外壁、油杆表面、井筒深部内壁,结垢的类型为CaCO3、CaSO4、部分井含BaSO4、SrSO4垢。结垢使射孔 段孔 眼堵死,套管内径缩小。据统计分析油井含水至30%开始结垢,含水上升,结垢逐渐加剧,当含水达到60%以上时,结垢会变得严重。随着大庆油田开采时间的增长,含油饱和度在油层中不断减少,为自生矿物垢的析出制造了条件,三元复合驱各种 采油液的注入,造成成垢离子在地层下集聚结垢。
近井油层、裂缝 和射孔 炮眼结垢的另一条件是 油井周围液压降的形成。碳酸钙等矿物的不断涌出,易造成近井地层及孔 眼被堵。
(2)影响井筒腐蚀因素。对于中高含水井,其使用的油管及抽油杆浸泡在水中的时间较长,易受到水中溶解气(CO2和H2S)及硫酸盐还原菌的浸蚀,所以易结垢。
(3)井下脏物堵塞。1)投产洗井时,排液不造成的井筒先天不足,井筒残留的泥砂;2)油井作业过程中地面带人井筒中的泥石、石蜡,胶质混合物和黑色沉淀淤泥,使塞管孔 眼、凡尔座孔 眼堵塞,消弱了泵的抽吸能力;3)各种 复杂的钻井液对油层产生了破坏,其部分固相颗粒渗入到油层里,将油层的一些孔 隙堵塞。
2、泵、管、杆对检泵质量的影响
(1)深井泵的影响。1)游动凡尔罩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与性,良好的导向性,合理的阀球回跳高度,适宜的流通面积,减少液力损失,以及良好的能力。2)凡尔球、凡尔座在抽吸系统中,属 小配件,也是 为关键的配件,配合很重要。目前常用口吸法、透光法、抽拉法等检测方法。在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注聚合物和高压水的影响,井内油管抽油杆都有磨损和腐蚀现象,漏失断脱现象通常发生在下泵生产使用一段时间后,原因多为井口憋不住压所致。3)固定凡尔总成漏失。4)活塞与衬套过小,润滑不,镀铬层性等质量差,造成活塞磨损,卡泵现象。
(2)新油管公扣硬度低,粘扣发生漏失;长期服役的油管扣的使用次数过多,以及生产时产生的载荷冲击,扣的锥度出现问题从而造成丝扣漏失;对于易结垢结蜡的井,在油管内壁易形成环状垢及蜡层,使油管孔 径缩小,通过清洗也很难去得掉。同时,垢在下钻过程中沉积到深井泵内,造成活塞探不到底的无效作业。上述现象都会使作业现场复合软管发生漏失。
(3)油杆对检泵质量的影响。1)疲劳破坏的影响:随着上下冲程的交替,载荷不断发生变化,易使抽油杆应力超过疲劳而发生漏失。2)液击的影响。3)腐蚀及超载的影响。4)抽油杆组合搭配不当的影响:一是 组合强度不完善;二是 同级别抽油杆上下调换次数太少。5)制造缺陷、油管短节及滑杆对检泵作业质量的影响。
二、提高检泵作业质量的方法和途径
把握结垢、结蜡、腐蚀、偏磨等环境因素;操作人员能力、素质因素;管、杆、泵及井下工具的质量因素;并根据结构工艺技术以及的人、材、机、环、法的质量管理模式,找出提高检泵作业质量的途径:
1)提高操作人员、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,特别要加强责任心教育、按操作规程操作、加强技术标准学习及结构及原理的理论性学习等,丰富现场实践经验。2)严把入井的油管、杆、泵、井下工具、附件等材料的质量关,并执行入井许可证制度。3)定期分析入井管柱、附件工具等工况情况,不断提出强有力的改进措施。4)加强油井的综合管理。对结垢严重的井要控制含水上升幅度,自生矿物,实施针对性专项治理;对于水性不配伍的两层及以上合采, 好是 分隔采油,防止不配伍水性在油管及套管内壁结垢,对于内壁已结垢的油管,先将活塞式抽油杆下入泵筒内,再下石油软管,从而防止垢、蜡等脏物落入泵筒内。
①可以将套管内气体放空或引出燃烧,或在井下管柱串上组配气锚,或下入多流杯组合气锚。从而以减少气体对深井泵的影响。②井筒较脏的油井,在允许的条件下可适当提高泵挂从而提高检泵作业质量,实现完井。或者下泵前洗井,下泵时采用割缝 塞管,完井后在生产的头10min内人工轻微碰泵4~6次。③对于杆柱经常断脱的油井,同一 级抽油杆可上下调换位置下井。④对于腐蚀严重的井可有用阴极保护装置进行保护。⑤对于结垢结蜡较严重的井,可采取化学法防蜡,物理法防蜡,或直接人工地面除蜡除垢。
5)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,规范操作规程,健全监督机制,进一步完善体系。
三、结论与建议
1)加强管理,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。2)改进工艺技术,避免水性不配伍而造成的油井结垢,延长检泵周期。3)严格执行《井下作业操作规程》,避免井下作业事故的发生。4)管材使用制度,避免因管材质量造成的质量事故。